王小超,男,1989年10月生,山东惠民人。毕业于山东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工学硕士,2011年7月参加工作,2019年1月加入九三学社,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中国公路学会会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会员,山东省建设科技与教育协会韧性城市与智能建造专业委员会主任,山东省科技专家、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山东环境科学学会专家,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管理委员会建设管理部二级主办,九三学社济南市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九三学社济南资源环境和城乡建设专业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天桥区第五届委员会委员。
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计划项目1项——《绿色城市道路建设体系与设计优化研究》,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计划项目1项——《桥梁结构服役状态的关键影响因子及其映射关系研究》;参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性能状态透彻感知与动态映射技术》。
主编专业著作1部《交通基础设施创新与思辨》,主编高等学校智慧交通与智能建造教材2部——《路侧智能感知技术》《恶劣天气交通态势感知与管控》,参编高等学校智慧交通与智能建造教材1部——《交通安全》;发表核心论文3篇;获国际、国家发明专利 19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编写团体标准7部;授权软件著作权3项。
获2023年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生产力促进(创新发展)奖三等奖,第十二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金桥奖”三等奖,2024年山东省建设科技创新成果竞赛一等奖,2024年山东省交通运输行业全员创新竞赛职工创新创效赛道一等奖,2024年山东公路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2024年山东省交通运输科技一等奖,2023年山东颗粒学会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2024年山东科技咨询协会“黄河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第二届山东省市政规划设计成果竞赛一等奖,2024年山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竞赛一等奖。
主要成果一:“光纤+”智能感知道路研究
突破了道路结构服役状态全时域全覆盖无损精准评估难题,实现了路基沉降、裂缝、脱空,路面车辙及裂缝等病害的智能诊断,道路病害分类精度达到 95%,每年每公里节省巡检人工费 18.25 万元;突破了道路全域交通事件感知难题,实现了道路抛酒物、车辆碰撞及交通拥堵状况的精准感知,异常事件分类准确率达到 98%;突破了道路关键节点冲突风险预测难题,构建了“光纤+点云”交通冲突预测体系,实现了道路关键节点交通冲突精准预测,交通冲突识别准确率达到 92.33%,节省路侧设备投资 54.5 万元/公里。
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各级路网应用,建成全国首个智能感知道路路网,为城市道路的智慧养护和车路协同提供了新的范本,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被央广网、山东新闻频道、大众日报、济南日报等中央、省、市媒体报道。
主要成果二:路面裂缝无人机自动识别研究
研究复杂路况下道路裂缝的无人机自动检测技术。提出了基于 PhotoShop 软件的像素级标注新方法,构建了复杂环境下的路面裂缝数据库。研发的多尺度增强的余弦卷积网络(MSE-DCTNet),通过引入多尺度特征融合和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升了对裂缝细节,尤其是复杂光照条件下的捕捉能力。采用 PyQT5 开发工具集成改进的相关训练算法,开发了基于无人机的路面裂缝实时检测系统。
研究成果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市政道路日常养护中进行了推广,有效提升了道路日常巡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