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市两会│倾听来自市两会的“九三”声音(一)
来源: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员会     时间:2025-01-13  09:00     浏览次数:

2025年的济南市两会正式拉开帷幕,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员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带着精心准备的建议、提案亮相会场,聚焦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重点问题,以及大会各项议程积极履职、建言献策,共商发展大计。九三学社济南市委员会微信公众号推出“直击市两会”专栏,第一时间传递“九三”声音,展现“九三人”履职风采。


王文生:一是政府引导基金架构精心搭建。由济南市政府勇挑重担,牵头出资设立 “济南市大胆资本引导基金”,将其打造成为稳固的基石母基金,广泛吸引社会资本踊跃融入,匠心构筑多层次、全方位的坚实资本支撑网络。二是政策配套激励举措扎实落地。量身定制优惠政策体系,为投身本地初创企业与新兴产业项目的资本给予有力扶持,快速设立风险补偿专项资金池。三是产业园区资本协同联动创新发展。精心雕琢 “资本 + 产业” 融合互促的全新发展模式,鼓励银行机构与其旗下创业投资子公司深度合作,协同提供 “股权 + 债权” 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套餐。

赵  宁:为更好地保障公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建议我市对标国内先进水平,科学谋划公共场所AED的配置、管理以及急救知识培训,分步实施,逐步提升全市社会急救能力。一是争取地方立法保障,加强顶层设计。二是根据科学配置范围,逐步将AED等急救设备信息连接通知120急救指挥系统,实现社会急救与专业急救的有效衔接。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公众参与急救的技能培训和普及,相关部门要将急救知识培训纳入制度规定,制定培训计划,大力普及公共急救知识,开展各类急救宣教活动,不断提高应急救护培训取证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

张  健: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数字技术已然成为新质生产力的内核,由数字技术塑造的基础平台就是新质生产力的底座。结合数字济南建设实践和实际,就进一步增大数字济南创新底座比较优势,加速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加快构建一体化算力网,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化,加速培育“算力+”新质生产力。二是加快大数据与行业场景深度融合,选好赛道,加速培育“人工智能+”新质生产力。三是加快数据要素区域市场化配置,强化统筹,加速培育“数据+”新质生产力。

郑颖旭:加快数字经济发展的建议:一是强化政策支持和制度设计,政策应以促创新、促发展为导向。二是因地制宜推动数字经济发展 ,充分考虑当地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等因素。三是降低制度成本,优化营商环境,简化审批流程,减少企业在流程、报备方面的资源投入。四是支持民营经济和平台企业发展,激发市场活力,放宽市场准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五是加强立法保障,积极推进数字经济领域的立法工作。六是加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快速推进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布局建设。七是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大对数字经济领域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八是促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针对传统产业数字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采取针对性措施。

魏  新:建议在济南打造鲁菜博物馆。鲁菜,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与精湛的烹饪技艺,是齐鲁大地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济南,作为山东的省会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丰富的历史资源以及浓郁的饮食文化氛围,具备建设鲁菜博物馆的绝佳条件。一座鲁菜博物馆的建成,不仅能够系统地展示鲁菜的发展历程、文化内涵与烹饪艺术,更能成为传承与弘扬鲁菜文化的重要阵地,推动济南文旅产业蓬勃发展,为城市增添独特魅力。

秦厚明:青少年工业研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就业和企业人才引进,工业研学还可以带动城市工业旅游的发展,提升城市知名度。而济南市具有较少的工业研学基地,为此建议:打造集工业旅游、研学教育、文化传承于一体的综合性研学基地;围绕济南市重点产业,建立特色青少年工业研学示范基地;利用国家工业遗产资源,开发具有教育功能的青少年工业研学项目;通过政策引导,推动青少年工业研学项目发展。

李昌梅:小城镇作为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创新力的重要载体,在培育新经济增长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是坚持规划引领,明晰发展路径。科学合理编制镇级国土空间规划,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条件,研究制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培育支柱产业。二是坚持分类施策,突出示范带动。针对不同区域、不同功能定位、不同发展类型的小城镇,坚持因地制宜、分类实施,充分发挥卫星镇、县域次中心镇、特色专业镇引领带动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强化镇区服务和基层治理功能,增强小城镇综合承载功能。三是创新搭建平台,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拓宽融资渠道,采取以市场为导向的融资方式,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直接或间接参与小城镇建设,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机制。积极推动强镇扩权,推动有条件的重点镇向小城市转型。

程  坤:关于在全市中小学全面推开人工智能教育的建议。一是做好顶层设计,制定全市推进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工作方案、行动计划、人工智能课程纲要。二是抓好师资队伍建设,依托省内知名高校,建设人工智能教师培训基地。三是加强课程体系建设,制定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和内容要求。四是促进区域均衡发展。通过建设城乡教育联盟、开展远程教育等方式,将优质的人工智能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延伸。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